
会员登陆
视频作品
本站公告
征稿活动
- 南京诗词学会官网已正式改版,欢迎点击...
- 关于征集“抗疫创作大家谈”专题文稿的...
- “洪蓝杯·诗意溧水”第五届诗词大赛征...
- 关于组织参加省诗协“抗击新冠肺炎”诗...
- “大美中国·诗意湖泊” 诗词原创作品...
- 2019“郑和杯”海丝文化诗词大赛获...
- “钟山颂”诗词歌曲大赛 获奖作品
- 2019南京栖霞山楹联征稿启事
- “和凤”杯《诗意溧水》第四届诗词大赛...
- 和凤杯《诗意溧水》第四届诗词大赛征稿...
- 关于组织会员参加“两山一湖” 诗词大...
- 2019“郑和杯”海丝文化诗词大赛征...
- “钟山颂”诗词、歌曲大赛征稿启事
- 关于《中国梦》诗词作品征集活动的通知
- “建邺杯·勤廉青奥”诗词赋楹联大赛征...
学会动态
- 南京诗词学会官网已正式改版,欢迎点...
- 南京诗词学会官网已正式改版,欢迎点...
- 南京诗词学会官网已正式改版,欢迎点击...
- 南钢红五月采风作品汇总
- 诗化南京结硕果 江宁区获评“中华诗...
- 学会采风团赴南钢体验匠心创新
- 关于征集“抗疫创作大家谈” 专...
- “洪蓝杯·诗意溧水”第五届 诗词大...
- 关于表彰“优秀抗疫诗人”的决定
- “诗化南京·百年颂歌” 公益传播推广...
- 关于做好表彰优秀“抗疫诗人”工作的通...
- “奋进2020”诗歌朗诵电视晚会举行
- 南京诗词学会召开五届六次理事会
- 江宁“中华诗词之乡”验收嘉宾佳作集萃
- 江宁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工作顺利验收
- 抒盛事之怀 讴时代之歌 “诗化南...
- 南京诗词学会栖霞采风行
- 党建引领 创新驱动 南京诗词学会...
- 关于举办“向往好生活·奋斗新时代” ...
- 吟“八韵”、议诗家、促诗改 南京举...
点击排行
大众评审
- 致敬八一,传承军魂,盛赞好诗!!...
- 赞!赞!赞!转走了。
- 精兵利箭国之重器。《兵者·筑梦》...
- 邹老师又一力作。大气魄!赞赞赞!...
- 打败自己的对手永远是自己。强军好...
- 4000G各类戏曲资源百度打包下...
- 全国丁芒文学艺术研讨会在这里召 ...
- 我看见它们的初雪 历经憔 ...
- 看破一朵刺玫的流程和它始终的慌 ...
- 扬子江诗刊》杂志发表后很快获了 ...
- 贝瓦儿歌高清MP4打包下载 最全...
- 一个男儿痴情和力量的见 ...
- 一个人的越野 辽阔一个人的雪 ...
- 明白而又不失内涵的诗意形 ...
- 造天舟航母,重器傲人 《第...
- 北雁宫闕闻笛。独卧阑干夜思 ...
- 琵琶弹空珠玉吹。闻笛心已 ...
- 抛荒书剑事无成,虚度人间已半 ...
- 近来顿觉乡情浅,且把金陵作故 ...
- 小暑初来雨后晴,清风拂叶踏声 ...
感悟南京
王同书 创建中国特色新诗体的 基本观点和初步实践
作者:王同书 发布时间:2019-11-04 11:14:12 浏览次数:180
创建中国特色新诗体的
基本观点和初步实践
王同书
近年来,会议间隙、友人聚会间,常有人询问“创建中国特色新诗体” 课题课题情况,所询多为早已说过,可能由于询问者对此涉入不深,也可能由于时间久,忘记了。但询者如此盛情关注,理应再作阐答,在此特将这一工作有关情状、观点,作一梳理,缕述如下:
一、诗苑现状
我们认为中华诗苑的现状是:“四种诗体”,“三分天下”。“四种诗体”说的是古风体、格律体(诗、词、曲)、自由体、特色新诗体(自由曲,新古体,自度词,八韵体,八行体等)。三分天下说的是活跃当今诗苑的是自由体(《诗刊》《星星》),格律体(《中华诗词》《江海诗词》等)和特色新诗体,三足鼎立,成为诗苑的“三分天下。”
这两点拙著《中国诗苑的现状和未来》《简论中华诗歌的四大体式》等文中有详尽论述。
二、“诗改”对象
我们倡扬践行的“诗体改革”,是对整个中华诗歌说的,包括格律诗和自由诗。前一向有认为我们“诗改”只是对格律诗的,这是误解。因之,有的刊物发表顾浩同志“八韵体”时,常列在“古体”栏中,而不标为“新诗”,这是失误。所以,这里特为标出。
三、“诗改”缘由
中华诗歌诗体改革的缘由是时代的需求,民众的需求和诗歌发展的需求。五四自由诗的崛起和立刻风靡全国,压得当时“旧体诗”销声匿迹,就是最好的证明。当时“旧体诗”已成为士大夫、冬烘、学究自娱和互捧的工具,为广大民众讨厌,所以胡适等大旗一竖,立即席卷全国。只可惜的后难为继,五四“诗改”也成“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时贤和拙著《中国特色新诗体刍论》《再论中国特色新诗体》有详尽论述。
四、创建基理
创建“中国特色新诗体”的基础理论、基本设想是:“吸优去弊”,即吸纳格律体、自由体诗之优(言志、抒情、为国为民、精彩形象、自由挥洒、顺口押韵),去除它们的弊端(僵化格律,凸现小我,随意乱写),创建新体。
这里吸优去弊是广泛多面,流动灵活与时俱进的。成功的程度,取决于作者的天赋、志趣、机遇和努力。“四美俱”成功率就高。
五、新体“样式”
新体样式是沿毛泽东、臧克家的设想:立意高,有诗味,“精炼、顺口、押大致相近的韵。”和顾浩提出的:精炼的语言、和谐的韵律、简短的篇幅、多样的体式四项。
从现在新体创作看,新体样式有:新古体(贺敬之),自由曲(丁芒),自度词(方祖岐),新七绝(成朝柱),新俳(陈世雄),新格律诗(万龙生),八行体(龚学明),新短诗(杨恒学),八韵体(顾浩)等,其中出版专集的有贺敬之、成朝柱、万龙生、顾浩等四位。
不过,作者都说所创只是探索,开路尝试。所以,说样式是“大体则有,定体则无”。
六、创建历程
开拓奋进,一路加法,竞争共荣,历史选择。是创建新诗体的前进轨道和创建历程。
一路加法是说特色新诗体在创建过程中与自由体、格律体等是共存的,相互尊重的,相互促进的。这是中国诗史证明的史实。拙作《中华诗体变革的历程与规律》有诸多论证。
七、盘点成果(十年回顾)
创建中国特色新诗体这一工作,如从2011年南通诗会算起,到现在2019年,恰好十年,盘点这十年来的成果可以从创作和理论两方面看:
创作方面,“中国特色新诗体” 蓬勃发展,《诗刊》《中华诗词》(月刊),《诗国》(季刊)每期有一定的篇幅刊登新体作品。江苏《扬子江诗刊》《江海诗词》《扬子晚报·诗风》都辟有新体专栏,刊登作品,丰富多彩。《诗家》每辑创作占一半,近百首。
课题组诗人和广大诗友安迪光、宋林飞、徐宗文、冯亦同、孙友田、黄东城、于 平、子 川、江 海、朱小石、陈世雄、倪竞波也佳作不断,方 政、龚学明有专集出版,顾浩更多,有《金陵春草》《江海涛声》《盛世风情》《神州凯歌》《浩斋琴韵》《胜日乐章》《尧天旋律》等专集出版。可以说当前新诗体创作是“诗隆唐宋”,改革潮涨。
理论方面,近年来理论专著多部,进一步推动新诗体健康、完美、快速的发展。专著众多,有《难得官人是诗人》(王同书.吉林摄影·2007)、《顾浩词评论集》(陈广德、王同书主编.江苏人民2006)、《顾浩词的多彩世界》(王同书,南京大学2010年)、《顾浩诗的多彩世界》(江苏美术2018 王同书)、《让新体诗歌飞》(王同书,作家出版社·2011),《中国特色新诗体刍论》(王同书,南京大学2013)、《诗体英华》(王同书2013. 中国文联),《新时期的成功新诗体》(颜景农)(江苏教育2016),《顾浩诗评论集》(陈广德、王同书主编.江苏美术2017)、《顾浩八韵体新诗评论集》(江苏凤凰2019 王同书 徐念一 主编)
学术论文《诗家》1——12辑刊登一百多篇。关于课题基础理论的文章有:
桑士达:《呼唤创建中国特色新诗体》(2012年12月21日《人民日报》)
贺敬之:《贺敬之诗书集》自序(1993年4月8日)
丁国成:在“创建中国特色新诗体”背后——原拟“南通诗会·新闻发布会”上的发言
方祖岐:我对创建中国特色新诗体的展望
顾 浩:创建有中国特色新诗体
顾 浩:而今迈步从头越——写在中国新诗诞生一百周年之际
丁 芒:论自由曲
安迪光:传统格律诗词是继承还是改革创新
王同书、陈广德: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中华新诗体—创建“中国特色新诗体”考议
王同书:天机云锦 鬼斧神工——顾浩“特型”词作点评
陈少松:一部探索中国特色新诗体的力作——评《尧天旋律》
颜景农:八韵诗体赞—顾浩《尭天旋律》读后谨言
王同书:众体星灿 “八韵”宜人——“新诗体”得失谈
《诗家》关注介绍有美国纽约张病知“诗改”论述,在海内外有良好影响。
中国诗史上任何一次诗体改革中起初十年能有如此胜绩,是不多见的。
八、任重道远
回顾十年历程,我们深感使命辉煌,也深知前途仍“道阻且长”,“创建” 工作成果需要接受社会检验,促其科学发展。我们要调整思路,加快进速,不忘初衷,强化我们的几个基本点:顾浩同志提出的四大“猜想”、“八韵体”;方祖岐同志提出的新诗体“三种发展定式”;王同书提出的“三分天下”、“一路加法”,“共存共荣”等等,如何优化当前态势?我们要强化、优化两大方面。一方面增强研进力度、速度。课题组要“只争朝夕”,勉力与“扬子江”、“江海诗词”“三驾马车”拉动江苏诗坛。乘风破浪前进。
二方面要科学发展,增进交流。要扩大作者队伍,催生佳作。要积极扩大“接班人” 队伍,还要“新兵顶用”,成为“新体”生力军。更新思维,组织各类课题座谈会议,搞好交流,拓阵地,向外地报刊进军,联盟“求偶”,互动互进,向网络扩军,要求扩大到二十家以上,全国乃至海外,都要有,并盼讨论,以求深化,让“创建”旌旗到处招展!
创业难,守业更难,只有靠科学发展,才能永保青春,永存前进动力!
Copyright ©2021 南京诗词学会官方网站 All Right Reserved.
技术支持:自助建站 | 领地网站建设 |短信接口 |燕窝 版权所有 © 2005-2021 lingw.net.粤ICP备16125321号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