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陆
视频作品
本站公告
征稿活动
- 南京诗词学会官网已正式改版,欢迎点击...
- 关于征集“抗疫创作大家谈”专题文稿的...
- “洪蓝杯·诗意溧水”第五届诗词大赛征...
- 关于组织参加省诗协“抗击新冠肺炎”诗...
- “大美中国·诗意湖泊” 诗词原创作品...
- 2019“郑和杯”海丝文化诗词大赛获...
- “钟山颂”诗词歌曲大赛 获奖作品
- 2019南京栖霞山楹联征稿启事
- “和凤”杯《诗意溧水》第四届诗词大赛...
- 和凤杯《诗意溧水》第四届诗词大赛征稿...
- 关于组织会员参加“两山一湖” 诗词大...
- 2019“郑和杯”海丝文化诗词大赛征...
- “钟山颂”诗词、歌曲大赛征稿启事
- 关于《中国梦》诗词作品征集活动的通知
- “建邺杯·勤廉青奥”诗词赋楹联大赛征...
学会动态
- 南京诗词学会官网已正式改版,欢迎点...
- 南京诗词学会官网已正式改版,欢迎点...
- 南京诗词学会官网已正式改版,欢迎点击...
- 南钢红五月采风作品汇总
- 诗化南京结硕果 江宁区获评“中华诗...
- 学会采风团赴南钢体验匠心创新
- 关于征集“抗疫创作大家谈” 专...
- “洪蓝杯·诗意溧水”第五届 诗词大...
- 关于表彰“优秀抗疫诗人”的决定
- “诗化南京·百年颂歌” 公益传播推广...
- 关于做好表彰优秀“抗疫诗人”工作的通...
- “奋进2020”诗歌朗诵电视晚会举行
- 南京诗词学会召开五届六次理事会
- 江宁“中华诗词之乡”验收嘉宾佳作集萃
- 江宁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工作顺利验收
- 抒盛事之怀 讴时代之歌 “诗化南...
- 南京诗词学会栖霞采风行
- 党建引领 创新驱动 南京诗词学会...
- 关于举办“向往好生活·奋斗新时代” ...
- 吟“八韵”、议诗家、促诗改 南京举...
点击排行
大众评审
- 致敬八一,传承军魂,盛赞好诗!!...
- 赞!赞!赞!转走了。
- 精兵利箭国之重器。《兵者·筑梦》...
- 邹老师又一力作。大气魄!赞赞赞!...
- 打败自己的对手永远是自己。强军好...
- 4000G各类戏曲资源百度打包下...
- 全国丁芒文学艺术研讨会在这里召 ...
- 我看见它们的初雪 历经憔 ...
- 看破一朵刺玫的流程和它始终的慌 ...
- 扬子江诗刊》杂志发表后很快获了 ...
- 贝瓦儿歌高清MP4打包下载 最全...
- 一个男儿痴情和力量的见 ...
- 一个人的越野 辽阔一个人的雪 ...
- 明白而又不失内涵的诗意形 ...
- 造天舟航母,重器傲人 《第...
- 北雁宫闕闻笛。独卧阑干夜思 ...
- 琵琶弹空珠玉吹。闻笛心已 ...
- 抛荒书剑事无成,虚度人间已半 ...
- 近来顿觉乡情浅,且把金陵作故 ...
- 小暑初来雨后晴,清风拂叶踏声 ...
感悟南京
朱小石 腹有诗书气自华
作者:朱小石 发布时间:2018-03-31 21:13:55 浏览次数:190
腹有诗书气自华
朱小石
继2016年春天《沧海拾貝教学散文集》出版,艾华先生的又一部《诗海拾貝》诗词集于2017年夏日问世,诚真可谓诗文互鉴、珠联壁合,亦可谓暑来寒往、春华秋实。诗文两集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作者的人生教学经历及其文学修养、诗词造诣,其字里行间屡屡透露出文以载道、诗以言志的那份责任和担当。
艾华先生系高级教师,长期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在知识的海洋中辛勤耕耘,著有数十篇语文教学之心得论文广传于杏坛,同时亦多有报吿文学和诗歌作品发表于报刊。凭籍与生俱来的文学爱好和长期教学积累的文学素养,现为南京诗词学会理事的艾华先生于2007年退休后便师从李栋材诗家前辈,倾心研习中华诗词,在漫无际涯的诗词海洋中翻波犁浪,鉴宝览贝,不断汲取诗歌词营养,日臻掌握诗词技艺,十年时间创作了千余首诗词作品,并有不少参赛作品获奖。本集辑录的四百多篇诗词楹联作品,大体上反映了艾华先生的诗词成果、诗词理念和诗词风格特点。
综观《诗海拾貝》中作品,即赋“每临大事赋诗篇,胸臆直抒气自闲。攻律正格敲美韵,兴观群怨翠微巅”之句,或可概括艾华诗词创作上的基本特点。
特点之一:讴歌生活,主诣明朗。这十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瞩目成就的十年,也是艾华诗词创作与时俱进、紧贴实际、讴歌生活的十年。从诗集辑录的逐年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十年中我们生活中所经历的件件大事,诸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9年建国60周年、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1年中国共产党诞辰九十五周年、2012年党的十八次代表大会、2013年毛泽东诞辰一百二十周年、2014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2015年抗战胜利七十周年、2016年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201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等等,均心至以诚,赋诗以咏。读其诗,不仅让我们重温重大历史事件及其所带来的深刻变化,更能体察到诗作者对这些大事的鲜明立场、观点、态度和诗意情怀,深感诗中折射出的主旋律和正能量。正如艾华先生诗词的基本观点:“在当今社会,诗歌要反映社会风貌。因为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客观反映,没有生活就没有诗歌”。 艾华诗作,践行其言:“要大力讴歌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讴歌一切正能量”。
特点之二:诗语质朴,胸臆直抒。诗言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由感发,或曲径通幽,或胸臆直达,基本构成诗词抒情达意两种不同的风格。艾华诗作大多布局工稳,结构分明,诗语明快质朴,胸臆畅抒直达,让人看则明了、想则深谙。在艾华的不少诗作中,其是非感、爱憎情、善恶意等都表达得十分直接而又贴切,什么该赞?什么该愤?什么该兴?什么该群?每每把吟适度得当,恰到好处。特别是所赋纪念伟人和歌咏大事等作品,艾华常取组诗方式,不惜累篇叠意,必欲穷尽脑中所思和胸中所感而后快。艾华这种胸臆直抒的诗词手法,对于现代人作古体诗以表露情感来说,不啻为一种有益的方法借鉴。
特点之三:讲究平仄,格律谨严。弘扬和传承中华诗词文化,最为重要的前提是坚持诗词文化自信,把握好中华诗词的核心精髓,而其中一个必要的途径就是学习并掌握中华诗词在源远流长中所凝炼而成的诗词理念、诗词手法和诗词意境。毫无疑问,格律作为诗词的基本艺术规则,必须学而熟之、难而攻之、赋而行之;唯有此,才能使诗词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得以继而承之、传而广之、探而新之。那种抛开诗词格律精华而言诗词创新发展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艾华自学诗始,就从平仄起步,在高深美妙的格律王国中不断摸爬滾打,摸索前行。用他自己的话讲,就是“诗歌有约定俗成的规矩和格式,即按平仄规律作诗。即使一时不能完全达此要求,也要逐步向此努力”。十年来,艾华悉心习平仄、攻对仗、研脚韵,在敲字炼句上下功夫,在妙思深境上求突破。辛勤努力没有白费,作者一首首符合诗词格律规范的作品,呈现在《诗海拾貝》诗集之中,犹如广袤诗海沙滩上一颗颗色彩斑斓、璀璨耀眼的珍珠。
诗品如人品,人品亦诗品。在诗词的百花园中,除精心诗词创作之外,艾华先生处事认真、为人真诚的品格,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有三件事情令我感动:一件是,在浦口区退教协诗书画协会中,艾华先生参与和接续《浦园》诗刊的主编工作,兢兢业业,孜孜以求,每季一期,至今已出刊180期;另件是,艾华先生师从李栋材老师学诗习作,深得老师教诲而不忘恩典,2013年93岁高龄的李栋材老师病逝,艾华在撰诗痛悼之际,即按遗嘱着手整理编辑李栋材老师诗论遗稿,历经两载,反复四校,终使李栋材遗著《饮茗室诗词杂谈》付梓出版,了却老师生前的一大宿愿;还一件是,艾华先生多才多艺,除诗书外,尤擅长小号、二胡、手风琴等乐器,作为浦口区退教协关工委一名五老工作志愿者,倾心下一代关爱工作,常常参与校园诗教事宜,还在社区组织彩虹艺术团,服务社区文化建设。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年届古稀的艾华先生在《诗海拾貝》鲜有个人生日及境遇方面的感怀诗,唯辑录2017年七律·《退休十年遐想》一首,诗云:“退隐林泉已十庚,韶华已逝鬓霜封。心思庠序仍浇灌,情寄杏坛不辍耕。老骥鸣槽征远道,廉颇益饭卫长城。亟期教育臻前列,华夏方才占顶峰。”都说诗心不老,诗志长青。艾华先生退休十年之际的遐想,让我们看到一位有爱心、有追求、有担当的诗人,其心中所想、所思、所愿……看到诗人身上体现出来的家国情怀和大我境界。艺无止境。相信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艾华先生,当以继晷穷年之不懈精神,在诗词事业中更上一层楼,为时代谱写更多更好的诗词新篇。
Copyright ©2021 南京诗词学会官方网站 All Right Reserved.
技术支持:自助建站 | 领地网站建设 |短信接口 |燕窝 版权所有 © 2005-2021 lingw.net.粤ICP备16125321号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