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陆
视频作品
本站公告
征稿活动
- 南京诗词学会官网已正式改版,欢迎点击...
- 关于征集“抗疫创作大家谈”专题文稿的...
- “洪蓝杯·诗意溧水”第五届诗词大赛征...
- 关于组织参加省诗协“抗击新冠肺炎”诗...
- “大美中国·诗意湖泊” 诗词原创作品...
- 2019“郑和杯”海丝文化诗词大赛获...
- “钟山颂”诗词歌曲大赛 获奖作品
- 2019南京栖霞山楹联征稿启事
- “和凤”杯《诗意溧水》第四届诗词大赛...
- 和凤杯《诗意溧水》第四届诗词大赛征稿...
- 关于组织会员参加“两山一湖” 诗词大...
- 2019“郑和杯”海丝文化诗词大赛征...
- “钟山颂”诗词、歌曲大赛征稿启事
- 关于《中国梦》诗词作品征集活动的通知
- “建邺杯·勤廉青奥”诗词赋楹联大赛征...
学会动态
- 南京诗词学会官网已正式改版,欢迎点...
- 南京诗词学会官网已正式改版,欢迎点...
- 南京诗词学会官网已正式改版,欢迎点击...
- 南钢红五月采风作品汇总
- 诗化南京结硕果 江宁区获评“中华诗...
- 学会采风团赴南钢体验匠心创新
- 关于征集“抗疫创作大家谈” 专...
- “洪蓝杯·诗意溧水”第五届 诗词大...
- 关于表彰“优秀抗疫诗人”的决定
- “诗化南京·百年颂歌” 公益传播推广...
- 关于做好表彰优秀“抗疫诗人”工作的通...
- “奋进2020”诗歌朗诵电视晚会举行
- 南京诗词学会召开五届六次理事会
- 江宁“中华诗词之乡”验收嘉宾佳作集萃
- 江宁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工作顺利验收
- 抒盛事之怀 讴时代之歌 “诗化南...
- 南京诗词学会栖霞采风行
- 党建引领 创新驱动 南京诗词学会...
- 关于举办“向往好生活·奋斗新时代” ...
- 吟“八韵”、议诗家、促诗改 南京举...
点击排行
大众评审
- 致敬八一,传承军魂,盛赞好诗!!...
- 赞!赞!赞!转走了。
- 精兵利箭国之重器。《兵者·筑梦》...
- 邹老师又一力作。大气魄!赞赞赞!...
- 打败自己的对手永远是自己。强军好...
- 4000G各类戏曲资源百度打包下...
- 全国丁芒文学艺术研讨会在这里召 ...
- 我看见它们的初雪 历经憔 ...
- 看破一朵刺玫的流程和它始终的慌 ...
- 扬子江诗刊》杂志发表后很快获了 ...
- 贝瓦儿歌高清MP4打包下载 最全...
- 一个男儿痴情和力量的见 ...
- 一个人的越野 辽阔一个人的雪 ...
- 明白而又不失内涵的诗意形 ...
- 造天舟航母,重器傲人 《第...
- 北雁宫闕闻笛。独卧阑干夜思 ...
- 琵琶弹空珠玉吹。闻笛心已 ...
- 抛荒书剑事无成,虚度人间已半 ...
- 近来顿觉乡情浅,且把金陵作故 ...
- 小暑初来雨后晴,清风拂叶踏声 ...
感悟南京
关于艺术细胞的问题
作者:孙尔台 发布时间:2013-01-04 10:01:10 浏览次数:543 我的《关于中老年人学钢琴的问题》发表后,博友都表现出很高的热情,纷纷给予好评。但肖琳女士认为,学琴最主要的问题是先天有没有艺术细胞的问题。她说她从不怀疑自己的毅力,但却总在怀疑自己有没有艺术细胞。所以希望我再写一篇关于艺术细胞的文章,就算是她出的一篇命题作文吧。我觉得她的这段话其实说得非常好,这也正是我为什么热衷于网上交流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博友之间的这种交流往往会给人很多的启发,触发出很多的联想。至少能让大家的思路得到开拓,寻找到一个更新的话题。
应该说肖琳女士的话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成立的。因为任何事情都有个先决条件,下棋的要有棋感,搞音乐的要有乐感,就是搞田径、体操和游泳的运动员,都要讲求骨骼结构、神经反应的条件,以及对动作要领的领悟和表现的能力。不具备这些先决条件,就出不了好成绩,所以教练们都要到处去找好的苗子。找到好苗子就能事半功倍,就能出好成绩,日后他们的奖金就有着落了。
但我们谈问题光有一般意义上的判断是不够的,还要具体化,还要结合到具体的范围、层次、对象和要求。就比如我谈的中老年人的学钢琴的问题,特定范围就是普通的中老年人,就是艺术素养属于中不溜的一个群体。期望值也不能太高,就是陶冶陶冶心情,或者是圆圆自己的一个艺术梦想而已。所以他们的先决条件就不能太讲究。肖琳女士用了个艺术细胞这个概念,我觉得用得比较好,通俗易懂,人人都可以拿来对照和想象。
依我来看,艺术细胞是人人都有的,只不过绝大多数人的艺术细胞是潜在的,并没有很充分地激发出来。《梁祝》《二泉映月》为什么深入人心,就是因为大家都喜欢。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呢?说明大家都有一定的鉴赏力,都懂得欣赏音乐的美,这也就是大家身上的艺术细胞在起作用。还有一点是,绝大多数的女同志都注重穿着和服饰的选配,出门前都要把自己美化一下。尽管各人追求的风格不同,但最起码的色彩搭配和造型的美感大家是懂得的。其实这也是一种艺术眼光的体现。而且现在早晚在街头跳舞的女同志特别多,她们投入的状态也非常让人羡慕。一招一式虽然说不上有多么到位,但都在竭力表现着自己对艺术的想象。有的团队还配上统一的服装和道具,很有整体的美感。所以我说艺术细胞是人人都有的,一旦激发出来的能量也是很大的。
当然,艺术细胞只是个形象的比喻,准确地讲,应该是一种艺术的审美能力。这种审美能力包括艺术的想象力、领悟力、鉴赏能力和表现力等多方面的因素。比如说大家想学钢琴,这就是一种艺术想象力的驱动,都想陶醉在一种高雅艺术的氛围之中,这就是中老年人学钢琴的一个先决条件。你如果连这种想象力都没有,只是去凑个热闹,那就完全没有这个必要了。
领悟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我们学唱歌,有的人一教就会,有的人却老是掌握不了节拍。但这也没关系啊,可以慢慢学嘛。五线谱看不懂,老师讲的要领肯定就理解不了,所以要逐步掌握最基本的乐理知识,知识就是提高领悟能力的工具和武器。所谓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就是这个道理。但大家对自己的领悟能力一定要有信心,因为能写博客的都是能干人,在中老年人中已经属于是人尖子了,熟悉一个新的领域也只是个时间的问题。想当年那些在田里栽秧、挑粪的农村妇女们,学起新歌来也快得很,还唱得有板有眼的,她们的领悟能力也都不低啊,更何况是我们这些文化程度都相当高的博友呢。
关于鉴赏力和表现力的问题我想放在一起说,因为这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分。没有鉴赏力就不可能有很好的表现力,但有很高鉴赏力的人又不一定能有很好的表现力。就比如评论家的鉴赏能力肯定很高,无论是谈诗、谈文、谈舞蹈、谈音乐,都能说得头头是道,还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加以概括和分析,让你不服不行。但要他上台去表演,或者去写一部小说时就不一定行了。当然搞评论的也能搞创作,比如著名评论家汪政先生的书法就很有书卷气,我也非常佩服。但对他们的表现力就不一定要求都很出类拔萃,毕竟还有术业分工的不同。不过对于我们中老年的朋友来讲,鉴赏力和表现力最好还是能一致起来,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你想把《献给爱丽丝》弹好,你就肯定要多听几遍克莱德曼的演奏,要了解这首曲子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你心里有了感动,手上就会有所追求,至少不会把这首浪漫的小曲子弹得干巴巴的索然无味。
我把鉴赏力和表现力放在一起来谈是因为还有另一个想法,就是我们的艺术追求也可以是多样化的。哪怕你的琴弹得不好,但你的音乐知识丰富,鉴赏能力比别人高,那照样也是一种享受,甚至还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享受。说不定哪天大家还要请你去当个业余评委,给大家点评点评,这也不错啊。
这里我就要讲到一个所谓眼高手低的问题。一讲到这个词语,大家就可能想到了好高骛远,好像都不是什么好词,其实我们应该赋予眼高手低以更加积极的意义。比如我前面讲到的评论家汪政先生,把他放在书法家里面,他就是个眼高手低的人了。虽然说起话来人人信服,但写起字来就不一定是最好的。但这种眼高手低并不影响他的学说成就,相反的,这就是一种必然。
我在文化单位工作,平时见过的画家肯定比别人多,他们的风格、特色,包括用笔用色的细微之处我都能说出些道道来。虽然我自己画得不好,但我见识多,所以心中的标杆就比较高,对自己的要求也就比较高,不画出个人模狗样来我是不会挂在墙上的。包括我的二胡独奏曲《梦回草原》,嘴上谦虚地说是业余创作,不足挂齿,但心里却恨不得能拿到个全国大奖。这也就是古人所讲的,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总之眼高手低对于我们这样的中老年人来说,是非常有益的。因为我们老了,手艺当然不可能很高。但如果我们的眼界高了,想象力就会丰富;想象力一丰富起来,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丰富多彩。相反,如果我们的眼界一直很低,孤陋寡闻,那可就真的没有什么发展前途了。所以我们根本不要怕人家说我们什么眼高手低、好高骛远。
最后谈一下肖琳女士最关心的表现力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到底能学出个什么水平来。这确实是个难题,因为谁也不敢给谁打包票。但有一点我相信,只要我们有了前面讲的想象力、领悟力和鉴赏力,再加上个人的刻苦努力,这种表现力就一定能够实现。就是我讲的不仅要把谱子记在心上,还要能记在手指上,让弹琴成为一种下意识的行动。到了这个程度时,表现力就一定能够体现出来了,说不定在这种表现力的基础上还能产生出音乐的创造力。比如有位音乐家到农村采风时,听到一个农妇在哄孩子睡觉,她嘴里哼的那个催眠曲不仅旋律动人,而且起承转合也完全符合规范,稍加整理就是一首很好听的歌。她的这种创造力就是潜在的,只是自己没有发现而已。而我们的创造力一旦被激发出来,能量也是巨大的,说不定还会逐步成为一个音乐创造的发烧友呢。
此外,我们表现力也需要有个很好的实现形式。比如说我们弹了一百多首练习曲后,不妨学一些小曲子,就像《小夜曲》《献给爱丽丝》《跑马溜溜的山上》等等。既可以提高自己的兴致,也可以在朋友面前表演一番,大家再夸奖夸奖,以后的学习劲头就更高了。弹累了还可以去写几首小诗,画一两幅小画,把自己在琴键上获得的灵感通过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触类旁通嘛
Copyright ©2021 南京诗词学会官方网站 All Right Reserved.
技术支持:自助建站 | 领地网站建设 |短信接口 |燕窝 版权所有 © 2005-2021 lingw.net.粤ICP备16125321号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