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陆
视频作品
本站公告
征稿活动
- 南京诗词学会官网已正式改版,欢迎点击...
- 关于征集“抗疫创作大家谈”专题文稿的...
- “洪蓝杯·诗意溧水”第五届诗词大赛征...
- 关于组织参加省诗协“抗击新冠肺炎”诗...
- “大美中国·诗意湖泊” 诗词原创作品...
- 2019“郑和杯”海丝文化诗词大赛获...
- “钟山颂”诗词歌曲大赛 获奖作品
- 2019南京栖霞山楹联征稿启事
- “和凤”杯《诗意溧水》第四届诗词大赛...
- 和凤杯《诗意溧水》第四届诗词大赛征稿...
- 关于组织会员参加“两山一湖” 诗词大...
- 2019“郑和杯”海丝文化诗词大赛征...
- “钟山颂”诗词、歌曲大赛征稿启事
- 关于《中国梦》诗词作品征集活动的通知
- “建邺杯·勤廉青奥”诗词赋楹联大赛征...
学会动态
- 南京诗词学会新版官方网站浏览手册
- 南京诗词学会官网已正式改版,欢迎点...
- 南京诗词学会官网已正式改版,欢迎点...
- 南京诗词学会官网已正式改版,欢迎点击...
- 南钢红五月采风作品汇总
- 诗化南京结硕果 江宁区获评“中华诗...
- 学会采风团赴南钢体验匠心创新
- 关于征集“抗疫创作大家谈” 专...
- “洪蓝杯·诗意溧水”第五届 诗词大...
- 关于表彰“优秀抗疫诗人”的决定
- “诗化南京·百年颂歌” 公益传播推广...
- 关于做好表彰优秀“抗疫诗人”工作的通...
- “奋进2020”诗歌朗诵电视晚会举行
- 南京诗词学会召开五届六次理事会
- 江宁“中华诗词之乡”验收嘉宾佳作集萃
- 江宁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工作顺利验收
- 抒盛事之怀 讴时代之歌 “诗化南...
- 南京诗词学会栖霞采风行
- 党建引领 创新驱动 南京诗词学会...
- 关于举办“向往好生活·奋斗新时代” ...
点击排行
大众评审
- 致敬八一,传承军魂,盛赞好诗!!...
- 赞!赞!赞!转走了。
- 精兵利箭国之重器。《兵者·筑梦》...
- 邹老师又一力作。大气魄!赞赞赞!...
- 打败自己的对手永远是自己。强军好...
- 4000G各类戏曲资源百度打包下...
- 全国丁芒文学艺术研讨会在这里召 ...
- 我看见它们的初雪 历经憔 ...
- 看破一朵刺玫的流程和它始终的慌 ...
- 扬子江诗刊》杂志发表后很快获了 ...
- 贝瓦儿歌高清MP4打包下载 最全...
- 一个男儿痴情和力量的见 ...
- 一个人的越野 辽阔一个人的雪 ...
- 明白而又不失内涵的诗意形 ...
- 造天舟航母,重器傲人 《第...
- 北雁宫闕闻笛。独卧阑干夜思 ...
- 琵琶弹空珠玉吹。闻笛心已 ...
- 抛荒书剑事无成,虚度人间已半 ...
- 近来顿觉乡情浅,且把金陵作故 ...
- 小暑初来雨后晴,清风拂叶踏声 ...
感悟南京
吴其盛 胡剑明 诗性有声——点击叶庆瑞的歌词创作
作者:吴其盛 胡剑明 发布时间:2012-12-23 08:23:59 浏览次数:4855
诗性有声——点击叶庆瑞的歌词创作
吴其盛 胡剑明
写诗的人都无法回避自己作品的诗性含量问题,因为它关系到创作的立场、动静、成色和气韵,显现着作品可见的价值指向、审美张力抑或内在质量。而对于一个写歌词的人来说,这一点似乎就有着更多“可商榷”余地了,理由在于歌词是唱给大众听的,需要直接、直白;需要直观、直达……而诗所具备的含蓄与闪烁,常常会在听觉上形成一些雾障,以致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但有许多写歌词的人却不这么认为,他们在创作实践中意识到,诗元素之于歌词,尽管确实存在着上述可能,但却不应该成为歌词拒绝它的理由,因为从更高层面来看,诗性成分如果使用得当,不仅不会伤害到歌词,反而会大幅激活并调动这种特殊文体的艺术神髓,有效提高其美学格次,使唱出的心声空间更开阔、达意更精妙、品质更纯正、光彩更照人……
叶庆瑞就是秉持并实践这一思想的词家。
“吴侬软语/人间最悦耳的语言/一个字一个音符/一句话一首诗篇/白天它像空山鸟语/夜晚它似幽谷流泉/苏州人一开口/汉语便化作昆曲飞旋”(《倾听吴侬软语》)
“睡莲初醒,看金鱼游入画境/柳枝挂翠,听小鸟啼唱诗韵/微风吹散了生活的阴影/让太阳晒暖人间的温情”(《溱潼踏青曲》)
瀑布舞水袖/雨雾化云衣/梅雨潭哎/袅娜得像一位少女(《春绿梅雨潭》)
——这些通灵毓秀、凝露呈辉的文字,像流水,又像彩云,显现出叶庆瑞歌词创作的基本格调,先别说唱,单单一句句看下来,就足以让人感觉到飘然而至的大美意境,感觉到起伏跌宕的悠扬韵律,而这,正是诗的优势所在,是诗性元素积极融入可歌之词所折射的独特风景。
叶庆瑞是诗人,他出版过多部诗集,这或许是他在歌词上大力倡导“诗性写作”的基本因素,但还不是决定性因素,更重要之处在于,他是一个在创作上高度重视作品品格和质量的诗人,写诗如此,写歌词当然也不例外,而要想求得高品质的歌词,诗性化写作,是他认定的一条理想路径。
当然,走这样的路,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它意味着全过程自加难度,意味着一路要历经更多的艰难、面对更多的挑战。正是在这样的现实中,这位秉烛前行的艺术探求者一步步走出了自己的春光秋色、自己的云天瀚海。
最初接触歌词是在1965年。那时叶庆瑞在南化工作,那可是南京乃至华东地区响当当的大企业,江苏省音乐家协会几位作曲家深入基层体验生活,选择的蹲点单位就在这里。作曲家们要出成果,要走近工人阶级,创作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新作品,就必须要有与企业水土相连、情意相系的好歌词,而这一点,靠他们自己的力量似乎很难完成,无奈当中,公司的“秀才”就成了他们直接的依靠力量。叶庆瑞当时居于南京屈指可数的知名诗人之列,自然便享有了一份由此带来的荣幸。
他满怀深情、也满怀虔诚地踏进歌词创作的神秘领地。经过一段时间的苦心揣摩,终于有了秋果挂枝的收获——一首《工厂汽笛》带韵拉响,成了他歌词创作的发轫之作。
当听到自己心血凝结的文字在激昂的旋律中像云、像风般“飞”起来的时候,他的内心,可谓春花烂漫、霞色成锦……
这以后,他又在不懈的诗歌创作之余写下了诸如《焦裕禄好榜样》等带有时代特征的歌词作品。诚然,与一直倾心相向、主动投入的诗创作相比,他那时所写的歌词免不了带有一定的被动成分,但不管怎么说,还是以不断探索求进的方式,完成了一次具有文体感知和突破意义的“原始积累”,尤其是在两种韵文的“换味”写作中,他似乎已通过对两者分界点的反复查看,感觉出了更多由此及彼实行诗性侵占乃至融合的可能性。
接下来文革狂潮骤起,和许许多多文人墨客一样,他不得不止步于自己所热爱的文学之路,进入自保性的创作休眠期,歌词写作当然也不例外。直到粉碎“四人帮”后,才应江苏省音乐家协会负责人解华之邀,重回词坛创作了一些歌唱祖国之作。
进入八十年代,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到来,歌坛也春风杨柳、再现勃勃生机。1982年,在市文联的安排下,叶庆瑞与诗人吴野、作家姜滇联手,经过连续一个多月的精心挖掘、提炼和打磨,写出了在当时有着较大影响力的系列作品《梅园组歌》,在深远、悠长的韵律中再现了一段明暗交织的风云岁月,让处在历史转型期的江苏歌坛闪现出重大题材突破的新亮点。
结束了文化上的禁锢与专制,社会开始走向不断进步与发展,歌词创作也有了更加广阔的舞台。这时的叶庆瑞已调《南京日报》从事副刊编辑工作,在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具有文化和思想含量的环境中,他深怀不变的艺术忠诚,不断从繁忙的编务中抽身,创作出大量诗歌及歌词作品,其间还有意识地打破常规性的文体限制,尽可能调动一些优美、活泼、灵动的诗化语言,让它们恰到好处地融入歌词,有效增强了所写、所唱内容的艺术魅力和情感张力。
这些作品先后在《江苏音乐》等杂志上发表。由于在音乐与文学间做出了积极的、有益的探索,1980年江苏省成立音乐文学协会时,他被推举为理事。
更多地涉足音坛,叶庆瑞愈加明确并且坚定了歌词诗性化写作的意念。他注意到,有许多走红的、被广泛传唱的歌曲之词,常常只是依赖动听乐曲存活的“贫血体”,离开了曲子,它们根本没有任何可审美甚至可品、可读、可感性!而真正的好歌,理应是好词与好曲的完美结合,这一点,我们一些音乐人不可能不知道,但他们往往或因过于急功近利、或因自身文化底蕴不足、或碍于情面、慑于外力而有意无意地对之忽略!
他相信歌词不是可以随意亵玩的低耗品;相信无论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坚持作品内在的艺术质量都没错!因此,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他进一步明确了借诗歌之“神”润歌词之“色”的追求目标,并使之在创作实践中有了更加多姿多彩、更加有模有样的体现。
九十年代后期以来,由于过上了较为自在、自由的退休生活,他得以分出时间,多次参加省、市音乐文学学会解华、卢咏椿组织的采风活动,前后创作了几十首富含自己美学主张的诗性化歌词,《水乡听昆曲》、《苏州水》、《倾听吴侬软语》、《外婆的木梳》写照了吴越文化的秾丽与秀美;《春到古渡》、《个园唱竹》、《请泡一壶月光》、《相遇相聚在瓜州》折射了维扬风情的清雅与恬淡;还有《秋风又起》、《采油姑娘》、《有一盏灯亮着》等等,无不以饱含诗意的笔触,高品位、多角度地叠现了乐声陪护下的文字精彩……
这些作品先后在《江南音乐》、《词刊》、《歌曲》、《词泊秦淮》等专业刊物发表,其中《相遇相聚在瓜洲》、《有一盏灯亮着,等你》相继在全国性的征歌大赛中获奖;《倾听吴侬软语》入选《中国当代歌词精选》;《苏州水》、《秋风又起》、《倾听吴侬软语》、《请泡一壶月光》分别入选年度《中国歌词精选》;另外还有10首歌词被选入《江苏百家词作选》。
依靠坚定不移的信念,依靠锲而不舍的追求,叶庆瑞坚持自主、向上的个性化写作,用矢志求新的挑战精神,在习惯于平庸、习惯于从众的现实社会环境中,营造出一片宁静的、脱俗的,饱含诗性元素和诗意情怀的歌词创作风景。他独立高蹈的写作立场和倾向像一阵清风吹拂在词坛,引起业界许多有识之士的关注和推崇,2011年初,江苏音乐界在苏州举办青年音乐讲习班,他应邀为大家讲课,题目即《歌词的诗性化写作》。因为有了长期的实践经验,因为有了成熟的美学主张,在二个多小时的授课时间里,他连线文学和音乐,比对听觉和视觉,通过由表及里、由远而近、由低向高的理性追索和实例分析,形象、生动地将一个尚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的艺术话题充分打开,向大家推举了一个全新的音乐认知空间。
——那是一个荡漾着更多花香和鸟语、闪耀着更多阳光或月华的世界。
歌词从诗歌而不是其它文体中获取营养,这是由诗歌这一艺术门类独有的美学内涵和底蕴决定的,曾有人说过,在所有的文体样式中,诗歌可以说是最慷慨、最高尚无私的一种,几乎所有的文体都可以从它身上提取诗意的美好,成就自己别样的神采和风韵,而它自己,却从不向其它文体索取什么。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诗歌是一项高端的极品艺术,是具有丰厚文化艺术含量的“文学皇冠”。在这个意义上说,叶庆瑞所主张的歌词“诗性化写作”,无疑方向正确、目标没错。
但话又说回来,歌词所需要的“诗性”,又绝非诗歌基本元素的机械或被动移植,因为前者所看重的“明朗”和后者所喜好的“含蓄”确实矛盾对立,这样一来,把握好取舍度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叶庆瑞在由“诗家”向“词家”的身份转换中,以清醒的意识、从容的手法巧然应对,较好地解决了这当中的取优排劣、有机相融问题。
“走进小巷/踏响唐诗的韵律/推开花窗/飘来宋时的烟雨/瓜洲古渡哟/柳也会吟诗/花也蕴含画意”——这是《相遇相聚在瓜州》呈现的意蕴;
“江南水乡美得像画一张/长板街就是那古诗一行/茶楼上飘下一支昆曲/宛如小桥流水在悠悠流淌/枝头的小鸟停止了歌唱/蓝天的白云栖上了花窗/就连那乌蓬小船也像喝醉了酒/摇摇晃晃驶出了村庄”——这是《水乡听昆曲》勾画的美景;
“清清苏州河/琵琶上的一根弦/悠悠小船橹/弹拨一曲弹词开篇/春唱岸柳碧玉翠/夏唱红莲出水艳/秋唱金桂映明月/冬唱枫桥霜满天/苏州人的梦哟/枕着水声入眠”——这是《娇美的苏州河》展开的画面……
从这些诗情飘荡的文字间,我们不难发现,它们都是借助某种形象的贴切比附,美轮美奂地完成了整体意境的生动构造乃至提升,就视觉效果而言,它们是深刻的,又是浅显的;是丰富的,又是单纯的……
这正是叶庆瑞歌词诗性化写作的成功所在,他引入歌词的诗性,不是那种有碍倾听的跳跃,也不是那种过度的含蓄、曲折的比喻、艰涩的借代,而是自然、明白而又不失内涵的诗意形象,是形象示意的大美,大美彰显的丰神……
歌词唱响,诗性有声,时间,会记下该记的一切。
Copyright ©2021 南京诗词学会官方网站 All Right Reserved.
技术支持:自助建站 | 领地网站建设 |短信接口 |燕窝 版权所有 © 2005-2021 lingw.net.粤ICP备16125321号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