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陆
视频作品
本站公告
征稿活动
- 南京诗词学会官网已正式改版,欢迎点击...
- 关于征集“抗疫创作大家谈”专题文稿的...
- “洪蓝杯·诗意溧水”第五届诗词大赛征...
- 关于组织参加省诗协“抗击新冠肺炎”诗...
- “大美中国·诗意湖泊” 诗词原创作品...
- 2019“郑和杯”海丝文化诗词大赛获...
- “钟山颂”诗词歌曲大赛 获奖作品
- 2019南京栖霞山楹联征稿启事
- “和凤”杯《诗意溧水》第四届诗词大赛...
- 和凤杯《诗意溧水》第四届诗词大赛征稿...
- 关于组织会员参加“两山一湖” 诗词大...
- 2019“郑和杯”海丝文化诗词大赛征...
- “钟山颂”诗词、歌曲大赛征稿启事
- 关于《中国梦》诗词作品征集活动的通知
- “建邺杯·勤廉青奥”诗词赋楹联大赛征...
学会动态
- 南京诗词学会官网已正式改版,欢迎点...
- 南京诗词学会官网已正式改版,欢迎点...
- 南京诗词学会官网已正式改版,欢迎点击...
- 南钢红五月采风作品汇总
- 诗化南京结硕果 江宁区获评“中华诗...
- 学会采风团赴南钢体验匠心创新
- 关于征集“抗疫创作大家谈” 专...
- “洪蓝杯·诗意溧水”第五届 诗词大...
- 关于表彰“优秀抗疫诗人”的决定
- “诗化南京·百年颂歌” 公益传播推广...
- 关于做好表彰优秀“抗疫诗人”工作的通...
- “奋进2020”诗歌朗诵电视晚会举行
- 南京诗词学会召开五届六次理事会
- 江宁“中华诗词之乡”验收嘉宾佳作集萃
- 江宁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工作顺利验收
- 抒盛事之怀 讴时代之歌 “诗化南...
- 南京诗词学会栖霞采风行
- 党建引领 创新驱动 南京诗词学会...
- 关于举办“向往好生活·奋斗新时代” ...
- 吟“八韵”、议诗家、促诗改 南京举...
点击排行
大众评审
- 致敬八一,传承军魂,盛赞好诗!!...
- 赞!赞!赞!转走了。
- 精兵利箭国之重器。《兵者·筑梦》...
- 邹老师又一力作。大气魄!赞赞赞!...
- 打败自己的对手永远是自己。强军好...
- 4000G各类戏曲资源百度打包下...
- 全国丁芒文学艺术研讨会在这里召 ...
- 我看见它们的初雪 历经憔 ...
- 看破一朵刺玫的流程和它始终的慌 ...
- 扬子江诗刊》杂志发表后很快获了 ...
- 贝瓦儿歌高清MP4打包下载 最全...
- 一个男儿痴情和力量的见 ...
- 一个人的越野 辽阔一个人的雪 ...
- 明白而又不失内涵的诗意形 ...
- 造天舟航母,重器傲人 《第...
- 北雁宫闕闻笛。独卧阑干夜思 ...
- 琵琶弹空珠玉吹。闻笛心已 ...
- 抛荒书剑事无成,虚度人间已半 ...
- 近来顿觉乡情浅,且把金陵作故 ...
- 小暑初来雨后晴,清风拂叶踏声 ...
感悟南京
杜鹃谢豹子规啼
作者:王宜早 发布时间:2012-12-22 20:48:42 浏览次数:486以前住在农村,每逢春末夏初,满耳是“布谷布谷”的声音,万里长空回荡着这单调而亲切的呼唤。后来,住到城里来了,街声盈耳,连音乐也成了噪音。几十年间,对布谷鸟的印象已经淡忘了。
一天早晨,窗外传来浑厚响亮的“咕咕”鸟叫声。布谷鸟!感而赋诗一首:
掩卷忽闻杜宇声,咕咕疑似令心惊。天音久不亲于耳,鸟语合应慰我情。
能对几人催布谷?更从何处识归程?长空望断精灵渺,此日晨风格外清。
后来,江苏省作家协会要举办一个全国作家书画展,跑来约稿,我就把这首诗写成中堂,还在诗后加了一个小注:“布谷又名杜宇、杜鹃、谢豹、子规,其鸣声如‘布谷布谷’,或曰‘不如归去’。不闻此声久矣。”这个即兴的作品,参加展览居然获了奖,我很高兴。
其实,布谷鸟的别名远不止这些。一个普通的小鸟,却有许多别名,这令我想起前人讥笑做诗语言重复啰嗦的一首诗:
一个孤僧独自归,关门闭户掩柴扉。
半夜三更子时分,杜鹃谢豹子规啼。
据明代通俗文学大家冯梦龙的《古今谭概》,这是北宋雍熙年间自称“诗伯”的人作的诗《宿山房即事》。看来是后人故意编造的一首讽刺诗。
语言啰嗦累赘,确实值得讥笑。但转而一想,却又别有感慨。他称呼一物竟然连用许多别名,固然不好,反过来却又说明,他毕竟还知道这许多别称。而这许多别称都各有来由,每个别称后边都连着一个有趣的故事。换句话说,是文化的积淀。比如“布谷”,农民听了以为是呼唤播种之声;又如“杜宇”,是五代西蜀国王的名字,死后化为杜鹃鸟,因思念古国,日夜悲鸣,知道口中滴出血来,洒到地上,化作满山的杜鹃花;再如“子规”,长期在外流浪的游子,因思念家乡,把鸟鸣声听成了“不如归去”、“行不得也哥哥”。
而如今,人们渐渐忘却了布谷鸟的这些别名,以及这些别名背后的传说故事。
有人说,知道这些有什么用?百年以来,我们关心的是革命、赚钱。那些别名、故事,充其量不过是一些“文化的泡沫”。说是“传统文化”,其实那不过是“传统的包袱”,“文化的枷锁”,“前进的负担”。这些东西要它何用?不如丢掉,轻装前进。“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
直到人们侈谈“传统文化”的时候,不少人才又恍恍惚惚地记起这些“老古董”,这些积满灰尘的“陈芝麻烂谷子”,这些散发着霉味的枯枝败叶。
我于是又有了一首小诗《赘辞》:
杜鹃谢豹子规啼,前哲曾经笑赘辞。
负载如何卸尽了,反将白纸画白痴?
“白痴”是什么?是什么知识也没有,什么技能也不会,什么道理也不懂的意思。一位高校领导曾经在提倡“培养学习能力”的文章中说:“什么是学习能力?知识和能力,学问和方法,我们只要把把那些知识、学问统统忘掉,剩下的就是‘能力’和‘方法’。”我当时曾经反驳说:“把那些知识学问统统忘掉,剩下的还有什么呢?剩下的只有白痴一个!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忘尽了学问、知识,所谓能力、方法,不过是梦呓而已。”
空洞的理论辩驳,几千年来就这么翻来覆去,实在没有意思。
Copyright ©2021 南京诗词学会官方网站 All Right Reserved.
技术支持:自助建站 | 领地网站建设 |短信接口 |燕窝 版权所有 © 2005-2021 lingw.net.粤ICP备16125321号 -5 |